云南人文历史十本书?

时间:2023-05-17 22:09
浏览:172
(云南美食典故)1·艾思奇全书:八卷本艾思奇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检索号:B-53/4464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云南腾冲人,其通俗哲学――《大众哲学》影响深巨。他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一生刻

云南人文历史十本书?

1·艾思奇全书:八卷本

艾思奇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检索号:B-53/4464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云南腾冲人,其通俗哲学――《大众哲学》影响深巨。他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一生刻苦学习,勤奋写作,立场坚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理性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人们称他为“人民的哲学家”。毛泽东盛赞:“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

2·丰碑百年话英雄:永远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李晓明 詹霖 编著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检索号:E296.3/4066

云南陆军讲武堂与黄埔军校、保定军校被称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三所军事院校, 被誉为“革命的熔炉, 将帅的摇篮”。此书围绕1909年开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百年历史中发生的若干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用翔实的史实、珍贵的老照片、流畅的文字, 从一个侧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历史, 彰显了云南人爱国、敢为天下先和倡导民主的精神风采。本书通过大量照片, 介绍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

3·汉族移民入滇史话:南京柳树湾高石坎

郝正治 编著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检索号:K280.74/4713

本书对云南汉民所关心的祖籍、徙滇过程以及徙滇后的情况作了初步探索,尤其对于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说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云南古无汉民.自庄[足喬踽开滇至今历代的征伐、戍边、军屯、商屯、谪戍、充军、流官、南下、支边等等,犹若一个个音符,构成了云南与内地交往、交融、包容、演变的旋律,而此又构成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吸收、排斥而产生了优秀的滇文化的主旋律。本书欲在这主旋律中谱进一个和谐的音符。

4·昆明旧时光

风之末端 著 杂师 图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检索号:K297.41-49/7735

本书以风趣生动的语言,告诉你昆明人独有情钟的“猪八碗”是什么,烟草能驱蚊防瘴气的传说是怎么来的,旧时昆明昆明人最甜蜜的零食是什么,三百多年来不断搬家的文庙又因何故,莲花池有什么隐秘,螺蛳湾的前世今生又是什么,圆通寺大雄宝殿后面的潮音洞到底有多神秘……将那些隐匿于昆明街头巷尾、寻常生活中的老地名、老风俗、传统美食、名人故居、传说故事的渊源娓娓道来,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市井民俗里的昆明风情。

5·未央歌

鹿桥 著 合肥:黄山书社,2008

检索号:I247.5/0042《未央歌》是华裔作家鹿桥的著名小说,1945年完成,直到1967年在台湾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立刻引起轰动,争相购阅,新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未央歌》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和昆明的风光为小说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伍宝笙、余孟勤、蔺燕梅、童孝贤……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内,他们彼此引为至友、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并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故事。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爱情的铺陈,以及对校园精神的探讨,表现了一代年轻学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6·云南掌故全本-纪我所知集作者:罗养儒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3 ISBN-13:

本书记录的清朝云贵总督岑毓英幕僚罗实夫之子罗养儒所经所历所听所感。记录了云南发展变迁史。过去云南是什么样子。值得对云南历史关注的朋友参考。 作者跟随乃父,在云南为官,足迹遍布三迤大地,云南古称三迤。 作者早年普学法文,作为云南滇越铁路局长巴杜的法文翻译,1915-1917年任中华民报、中华新报主笔,普兼任中学文史教员,担任过云南省财政厅《财政公报》主全自动 ,自办过安全火柴厂和电机碾米厂。1939年后,以中医为业。 1959年,书成。限于当时情势,未予出版。后经云南社科院文献研究所几年点校,1996年才付梓。

7·南渡记:野葫芦引:第一卷

宗璞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检索号:I247.5/3012/V.1

《南渡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并可独立成篇。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对入侵之敌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都得到深刻细腻的表现。作品的结构严谨合度、语优雅蕴藉、情节暗设玄机、人物丰满真切,

8•鹿衔草

彭荆风 著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检索号:I247.5/4247

哀牢山南段的崇山峻岭间,有片连绵数百里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散居着一些过着裹兽皮、吃兽肉、与世隔绝的苦聪人。他们在原始森林里,也不知道是过了几百年?还是几千年?长期受疾病、冻饿的折磨和野兽的伤害,人丁一年年减少,到解放前夕,只剩下几千人了。

《鹿衔草》这部小说,写了老林苦聪人的痛苦,也写了苦聪人与傣族人、瑶族人、哈尼族人之间悲欢离合、错综复杂的关系,还写了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进入老林寻找苦聪人的事迹。

小说文笔流畅,故事情节曲折感人,具有浓郁的边疆色彩。

9•中国远征军.上、下册

罗学蓬 舒莺 著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检索号:I247.5/6094

长篇历史小说, 记叙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 跨国征战, 抗击日寇, 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带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 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 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聿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

10•南行记精选版

艾芜 著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

检索号:I247.7/4444

本书作者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人。年轻时曾漂泊于中国西南边境和缅甸、新加坡,做过伙计、校对和编辑。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这一时期著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等。本书描写的到南洋的故事情历和感受,耐人寻味,值得一阅。

本书是艾芜的处女集,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将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滇缅边境下层民众的苦难与斗争,以及风情风光幽秘多彩的展现,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新领域所带给读者的惊喜和瞩目,也是对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贡献。

《南行记》是作者写小说第一次编成的集子,里面只有八篇小说。后来又陆续写了些类于《南行记》的小说,有的收在别的小说集内,有的就一直放到现在,没有收过集子,大约将近二十篇光景。这都是解放以前写的《南行记》,现在合在一道出版,仍然名为《南行记》,只是篇幅增多了。

《南行记》里面的小说,可以说是在祖国的南方和亚洲的南部,漂泊时候,把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的一些人和事,用小说的体裁,描写出来,而且采取第—人称的形式。有些是用第三人称形式写的,因为不合“记”的体例,就仍然留在别的小说集内。

标签阅读: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