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异化”和“异化劳动”?

时间:2022-04-22 23:53
浏览:403
(科技异化论的代表人物)  异化(alienation)是欧洲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 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 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 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

请问什么是“异化”和“异化劳动”?

  异化(alienation)是欧洲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 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 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 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 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
   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 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 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 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 重的程度。
  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 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 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 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 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 概念。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劳动,就是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的 异化。其具体表现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 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 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马克思写道:“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 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 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因此,工人只有 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 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 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的劳动。因此,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 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己性完全 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 样逃避劳动。
  ”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看,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活动,人之所以 和其他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在从事着劳动实践。但是,在 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成为人的压力和负担,当他在从事劳动—— 人的本质活动时,他并没有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人,而是觉得自己像 个牲口。
  而当他离开了劳动,从事着与其他动物相类似的非劳动 的活动时,如吃、喝、睡眠、游戏、娱乐、过性生活时,他倒觉得自己 是一个人。这种异化不仅反映在劳动者身上,对于剥削者来说,也同样存 在。剥削者为了加紧对劳动者的剥削,时刻提防劳动者的反抗,时 刻提防同行们的竞争。
  他们的身心全部集中在这种提防的状态 中。他们虽然有大量的金钱,能够购买大量的商品和服务,可是他 们的心理一刻都不轻松。他们时刻担心他们可能会亏本,可能会 破产。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他们也没有自由创造的权力和机会,他 们中的多数人好逸恶劳。根本没有劳动和创造的兴趣。
  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他们作为个人,也是资本的牺牲品。马克思认为,解决劳动异化问题的关键是消灭私有制。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都认为,在1844年这个时候,马克思本人对 经济学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讨论劳动异化的时候,主 要还是从哲学层面上进行的。
  当马克思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从事对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和矛盾的探索及研究时,马克思就已经跳 出了从哲学角度来探讨劳动异化的范围。马克思更是从资本主义 社会现实的矛盾研究出发,从而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并 且得出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最终也会生产出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的强大的力量的结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研究远远超 过了仅仅从哲学角度上的研究,因而也就更具有科学性。

标签阅读: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