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想象中的是什么样?

时间:2022-09-08 19:06
浏览:316
(ai于机器人)你看过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吗?我想象中的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抵和影片中的这个既普通又与众不同的“瓦力”相似。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结合电影的情节来谈谈人工智能吧!瓦力(WALL-E)不过是一款过时的清洁机器人,是人类离开受到垃圾包围的地球

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想象中的是什么样?

你看过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吗?我想象中的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抵和影片中的这个既普通又与众不同的“瓦力”相似。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结合电影的情节来谈谈人工智能吧!

瓦力(WALL-E)不过是一款过时的清洁机器人,是人类离开受到垃圾包围的地球之前,专门委托一家公司制造的用于清理的机器人型号。

经过700年的清理,垃圾已经堆成了一座座比摩天大楼还高的“山”,同时大量瓦力型号的机器人都已经损坏报废,只剩这最后一台还在负隅顽抗,坚持着自身被赋予的“使命”。它能够做到700年孜孜不倦地工作,原因在于自己在清洁之余还会收集零件,等到坏掉了便自行更换。这自我修复功能,可以说很强了。

不仅会进行收集,它还会将捡到的物品归类整理放到置物架上,方便日后取用、自检自修。

这对我们来说十分简单的分类,换给机器人来做却不容易,因为其中关系到数据的收集与存储。而已经破破烂烂的瓦力机器人能够办到这一点,离不开当下十分热门的一项技术——云计算。它包含3个主要方面,即云存储、云管理、云计算。利用几百年来成千上万机器人获取的各种数据,包括声音、图像等形式的数据,最后剩下的这台瓦力竟然完成了从数据到智慧的转换。

当然啦,这个转换的过程相对漫长,需要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再到理解、最后才到智慧。瓦力一开始得到的“指令”,只是负责将垃圾压缩成正方体堆起来,渐渐从收集、更换零件的过程中进化,乃至后来会主动播放音乐、电影,并且模仿爱情故事中的牵手情节,不自觉地“双手交叉”。显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机器学习”的应用,顾名思义即指计算机能模拟人的学习行为,像人一样在积累和经验中提升并完善自身的性能、功能。

后来迁居外太空的人类派出的探测机器人伊娃(eva),相比老款瓦力在机器学习上就先进的多、快的多。比如伊娃在观看同样的爱情影片后,经过短短一段经历就知道了牵手所代表的含义。它显然具有比瓦力更强的神经网络学习,涉及到深度学习的多个方面。

当瓦力随着伊娃误打误撞地来到人类飞船上时,在此就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比如扫地机器人、机器人警官、警察等等。

它们不仅都有各自的“指令”,而且形如今日智慧城市概念的飞船内,机器人还会协同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智能规划行进路线,以此为人类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不过事物有好有坏,长期依赖机器工作加上太空中重力降低缘故,人类自理能力下降,就连摔倒在地也没办法依靠自己的腿脚坐回椅子上。但是话说回来,他在搭乘磁悬浮座椅行进时突然停止,并没有造成后方拥堵,反而处理事故的机器人迅速到场并在隔壁暂开了条疏流通道。当下所谓“智慧城市”,其实就在2008年上映的这部动画片中有所体现,概念可以说相当超前了。

后来舰长出现,又出现了按摩机器人和帮助人类剪发、刷牙、美甲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总之人类起居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由机器人替代。其实现在亦是如此,比如送快递的无人车、无人机,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的自动驾驶车辆......

后来的剧情中,伊娃只要把自己找到的“生命的证据”放进飞船的特定位置,飞船就能自动导航回到已经重现生机的地球,让人类重新在大地上繁衍生息。但700年来一直处在历代舰长身边的这个“舵把(飞船中枢)”,却只是遵循后来改变的不能飞回地球的指令,而维持继续服务人类的使命,将人“囚禁”于飞船当中。这虽比不上《终结者》或《黑客帝国》的机器意识的觉醒,但如果机器人发展成这样还是很可怕的。

最后在众人及不同机器人的齐心协力下,“舵把”被破坏而人类重返再现生机的地球。但这并不是令我感动的地方,而是受损的瓦力拿着拼死找回的绿植对伊娃说“这是你的指令”时,伊娃一把将之扔掉。

然后伸出机械手指,对着瓦力深情说道:“这才是指令”。

我想象中的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正是像这样更具人文精神,而不是冰冷地执行指令。它们当然会完成人类赋予的任务,但执行的方式不会是生硬的,而是温暖的、令人感动的。

还需要多少年这样的机器人才会出现?其实现在正值“瓦力”诞生的前夜,AI音箱、手机的语音助手,纵使目前尚未完善,不过起码渐渐度过了万事开头难的地步了哟!一起期待吧~

感谢悟空的邀请。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将来的人工智能就医,大家一定都知道现在医院的套路,到了基本不管大病小病先是一顿化验检查,跑完这些事情之后再拿着结果去找医生开药。开什么药说到底就是个良心活,就看医生的医德了。有经验有医德的医生给你开的是性价比高的,对症的药;二把刀开药原则就是什么贵开什么,大概齐能治病就行。话虽糙,也不排除有很多称职的医生存在,但目前大部分情况就是这样,不认同的朋友也没必要喷我,各自心中都有一杆秤。针对上述情况,人工智能基本就可以取而代之。通过从各种仪器设备获取信息后,与大量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开药治病。这么一趟下来,我觉得人工智能更有它的优势。本来现在医院看病大部分也是通过共性来治病的,并不像中医讲究的是个性差异。如果真要是能够实现,也许可以解决现在看病难的问题,至少可以解决现在的医患矛盾。大家好,我是老马,欢迎一块交流。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