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怎样解决我国市场的需求?

时间:2022-09-06 18:04
浏览:259
(小型工业机器人)由于这个问题本身比较宽泛,先谈一下回答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市场趋势→看到发展潜力→寻找解决思路。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体趋势根据IFR2019年9月发布的《全球机器人2019:工业机器人》报告数据,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42.2万台

工业机器人怎样解决我国市场的需求?

由于这个问题本身比较宽泛,先谈一下回答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市场趋势→看到发展潜力→寻找解决思路。

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体趋势根据IFR2019年9月发布的《全球机器人2019:工业机器人》报告数据,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42.2万台,比上年增长6%;年销售额达到165亿美元,再创新高。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超过欧洲和美洲安装的机器人总数,占总安装量的36%。日本还是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供应国,2018年交付了全球供应量的52%。总体上看,工业机器人仍然呈比较好的发展势态。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潜力从2013年开始,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也是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在巨大的市场牵引下,工业机器人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根据IFR发布的2016年度报告,1万名工人中使用机器人的台数,但是中国是49台。

而根据2019年9月发布的报告,1万名工人中使用机器人的台数增长到了140台,增长比较快,但和最靠前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新加坡为831台,韩国为774台。这种巨大的差距表明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如何解决市场需求?这个范围比较宽泛,难以具体地进行概括和说明。总体思路可以是:

1,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国产机器人起步晚,基础薄,避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在实际应用中增强研发能力,通过日积月累,提高技术精度和产品质量。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注重日积月累,注重精耕细作。

2,聚焦行业,积累经验。不管是汽车、电子,还是金属、机械,抑或其他什么行业,找到切入点,深入业务流程,从解决客户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积累实际的应用案例,并不断加以改进,积累起实操性的经验。

3,结合前沿科技,逐渐实现创新。充分应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工业机器人与这些前沿技术相结合,在“融合”与“跨界”中创造性地提供解决方案。

4,利用大环境,创造小环境。不管是全球性的工业4.0,还是中国智能制造2025,都会带来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和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助于发展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同时,在拥有优势领域方面,通过行业联盟、协会、产学研等方式创造带动增长的小环境。

供您参考。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赞哦!

协作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有什么不同?

协作机型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机器人应用的新的方向。协作机器人和传统的机器人有很多方面都有区别,笔者恰好有使用协作机器人和传统机器人的一些项目经验,本人就根据自己之前的项目经验来给大家讨论一下这两者之间大概的区别。

第一,协作机器人和传统机器人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在于传统的机器人的负载,从三公斤到三五十公斤,甚至到三五百公斤,都有非常好的产品和型号去选择。传统机器人的负载从轻型到重型,产品型号都非常完善,可供选择的产品型号很多。而协作机器人主要都是轻型负责的机器人,市面上主流的有三公斤,五公斤,五公斤,十公斤,基本上负载都集中在20公斤以下,所以从负载来讲,协作机器人应用在轻量级的,工业应用场景。这些场景主要是:涂胶、检测、测量,物料的上下料和医疗行业!如果说需要使用的重在机器人,那毫无疑问只有选择传统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是不具备这样能力的。

第二,协作机器人有别于传统机器人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协作机器人带有碰撞检测,协作机器人可以非常灵敏的检测出所关节所受的力量,他就可以判断哪些力量是正常的受力,哪些力量是因为外围的阻力碰撞所引起的力矩的变化,有了这个技术特点,协作机器人就可以完成人机无缝的交互,而避免因为机器和人的交互可能引起对人碰撞伤害的威胁。那么,这一点传统机器人是很难做到的,传统机器人在部署时必须要额外安装安全围栏来避免机器人运转过程中可能给人带来的潜在安全威胁。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讲协作机器人比传统机器人更加安全。所以说,现在有很多医学上使用到机器人的话,都会优先考虑协作机器人。

第三,协作机器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支持拖动示教,顾名思义就是协作机器人的机械臂非常灵敏,我们可以手动拖动机器人手臂来运行我们想要运行的轨迹,那么这个过程中,机器人系统将会自动的纪录整个轨迹的数据,我们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直接调用之前记录的轨迹数据就可以重现刚才手动拖动机器人运行的轨迹,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后期机器人工程师开发程序的时间,使得工程师开发的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协作机器人的优点还有很多,当然也有它的缺点,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更多的资料研究,希望以上的观点能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协作机器人的技术问题,我们可以再继续交流,交换意见和看法。

本人在一家世界500强的汽车电子零配件企业负责工业4.0相关技术的引入,而机器人是工业4.0的核心组成部分,那么到底使用协作机器人Cobot还是工业机器人Robot,他们的优势到底是什么,这类的问题有很多朋友问过我,借着这个机会给各位朋友进行一下汇总和答复,欢迎沟通。

遇到这个问题,大家普遍的回答是协作机器人安全、价格低、调试简单,所以它可以和工人完美的结合起来工作,这就是协作机器人的优点。这个回答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在我经历了很多机器人集成项目后,我感觉这个回答还是不能表达出两种机器人的本质差异。

在系统分析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协作机器人的缺点

1. 负载比工业机器人低,当前市面上主流的协作机器人负载主要在10公斤以下,而工业机器人负载从0.5公斤到几百公斤,覆盖面非常的广,如果想选择大负载的机器人,那么协作机器人是不适用的。低负载的原因和协作机器人的安全要求有关系,我们能理解配有大负载的机器人很难保证它的安全性。

2. 价格比同规格的工业机器人高,很多人说协作机器人价格应该便宜才对,实际上对比主流的能够得到认可的国际知名协作机器人品牌,同等负载的价格一定是协作机器人更高一些,因为它使用配件需要具备特有的安全要求以达到各个主流国家的安全标准,这导致它的成本一定比工业机器人贵。但是当前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大量的协作机器人品牌,对标四大家族机器人他们还是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性能和稳定性还需要评估,而且相比国产的工业机器人他们价格也没有优势。

3. 比工业机器人的速度慢,协作机器人因为要确保安全性,它使用的电机需要兼顾安全保护的功能,这就导致协作机器人的速度不可以太快,这点也很容易理解,拿着一个10公斤的物体,如果机器人具有极快的速度,那么谁也保证不了安全,只有在相对可控的速度范围,才能确保人员和周围物品的安全。

4. 重复精度比工业机器人低,精度一直是协作机器人的诟病,因为自身的重量受到限制,有些协作机器人抖动的情况都很严重,虽然这几年各大厂家在不断的提升精度,但是和工业机器人相比还是要差一些,这里面需要特别提到的是ABB的Yumi双臂协作机器人,它的精度可以达到0.05mm,这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是极难实现的,但是这款机器人的负载仅有500g。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协作机器人重复精度是0.3mm,但是经过大量的实践检测,很多协作机器人还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

在说了这么多协作机器人对比工业机器人的不足之后,是不是很多朋友会有疑问,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引入协作机器人了呢?

在当前工业领域,我们要不要引入协作机器人?这个问题答案看目前协作机器人的如此强势的风头,各位心里一定早有答案了,如果它真的不好,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使用它呢?到底协作机器人的优势在哪里?我相信下面内容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要明确告诉大家的一点是,协作机器人的安全性是必要的前提,但是绝对不是它可以大量的推广和使用的根本原因,工业机器人在安装围栏和安全激光扫描仪、安全光栅等安全配件后,也能确保人员和周边物品的安全,甚至同样负载的工业机器人在加上安全配件后的价格也基本和协作机器人持平。为什么我们花同样的钱不去买一个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机器人呢?

再说到人机协作,请问各位在各个公司见到过几次机器人把产品放到操作工人手里的情况呢?在我们这种欧洲企业,公司规定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协作机器人可以离开安全配件独立的工作,因为它们虽然在碰触身体四肢时可以有效的及时停止确保人员安全,但是在眼睛、脖子、胸口、下体等敏感的位置还是会具有一定的受伤风险(我被协作机器人打过脸,说不疼那是因为有领导在场),这是欧洲企业接受不了的情况。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企业甚至都不拿协作机器人当安全的机器人,但是我们还在全力的推进协作机器人的进展,为什么呢?

根本原因就是一点,协作机器人的特点最符合当前工业领域的发展需求。

什么意思?难道工业机器人不符合吗?那么我们就看一下当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吧。

可以看一下日常使用的工业产品,包括手机、电脑、汽车、家电等,品牌、型号、种类千差万别,每一个公司的产品都有不同的外观尺寸、功能差异,特别是当前的汽车工业,还提出了定制化、个性化汽车的口号,也就是说以后的每一台车可能都不一样,我可以选择不同的车辆核心参数、车身颜色、内饰及功能配置甚至外观。这就导致当前的工业生产已经逐步离开了单品种大批量推动型生产模式,而是转变为小品种多批次的生产模式,每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加工顺序、每天的产量都将变化多端,而且无法提前给出准确的预期,以前一条生产线只做一个型号一种产品的情况将越来越少见到,所以现在的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投资回报率,他们将更多的追求精益生产(所以精益生产在工业4.0话题的带动下已经成为工业领域下一个需求爆点),而精益生产对设备要求的核心条件就是柔性、可扩展性、可重复利用。

机器人自然是属于设备的一种,但是它还带有一个“人”字,大家都知道机器人根本不是人,外观看就是一个机械臂,称之为“人”就是需要它有更加灵活的应用甚至可以像人一样思考问题。

之前讨论了协作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的缺点,那么工业机器人也不是完美的。

1. 工业机器人具有较大自重,在同样负载下,工业机器人的自重往往都比协作机器人大很多。而协作机器人,因为安全考虑,它的自重很轻,这意味着什么呢?它可以轻松的移动、重新布局。

2. 工业机器人编程方式较为困难,四大家族的每种工业机器人,编程方式都不一样,除非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普通工人和技术人员很难直接对机器人进行操作,也就是门槛太高了,编程周期也比较长。而协作机器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几乎都支持拖拉示教,人可以手把手的把机器人拖拉到目标点,省去了大量的仿真、模拟、评估时间,现场直接调试。调试周期和修改周期大幅度的缩短,极大的提升了工程师的效率。

3. 工业机器人让人感觉不够“友好”,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心理压迫更强,大家可以看到,工业机器人大多数选用了红色、橙色等醒目颜色提醒周边人员注意,告诉大家我是危险的,即便隔着围栏,高速运行的机器人和噪音也会让周围的人员不舒服,总感觉有威胁存在。而协作机器人,往往采用了蓝色、绿色、浅黄色等温和的色彩,它们的速度慢、噪音低,人员在旁边工作完全没有压力。而且在交互界面方面,工业机器人的示教器界面往往具备科技化复杂化的特点,很多都是英文显示,不懂得人一看就觉得高大上,但是不知道怎么操作。协作性机器人的示教器往往具备极强的亲和力,界面简单、操作简便、提示内容支持中文和互动,甚至不需要输入高级密码就可以改变机器人的姿态。还有的协作机器人示教器带有两个大眼睛非常可爱,这对员工充满了亲和力,不用躲避害怕,没事都想玩玩。

综合以上的特点,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到协作机器人的优势应该不只是安全了吧,但是安全绝对是最高的优先级。

其他行业我不太确定,但是在汽车电子行业,特别是欧美企业,现在都逐步减少了使用基于大型传送带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全自动线投资是固定的,一次性的,后续很难变化的。举个例子,一个公司投资了2000千万,建立了一条可以满足客户峰值产能的节拍要求全自动线,但是在第一年,可能实际客户的订单仅有30%第二年60%第三年才能达到100%,但是市场变化预期未知,万一客户到时减少订单,这条线就等于产生了极大的浪费,不只是钱,它占据的巨大面积都会导致很多新项目无法引入,请问企业能拆了它吗?(这点我会再写一个文章详细介绍)

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把钱用在刀刃上,企业就需要了分布投资,根据近期的客户需求可以及时的调整生产线的配置和布局,这就是柔性。当产能上升时,企业可以添加瓶颈岗位设备,这就是可扩展性。当这条线没有订单时,里面的设备可以用来做别的产品或者型号,这就是可重复利用性。

那么我们想想协作机器人的特点,它可以轻易的进行程序修改,轻松的进行位置的转移,在生产线任何位置实现快速部署。当一条生产线没有产能时,里面的机器人可以有针对的转移到另外一条生产线去工作,真的就像人一样,哪里需要去哪里。

用协作机器人传递产品代替传统的传送带,就不用在项目初期就锁定生产线的产能和面积,产能增加时我们就增添设备和机器人,减少时就搬走设备和机器人。同理假如我们设计了一条基于传送带的全自动线,可以覆盖100%的产能,但是客户需求到了120%,企业难道还要再为20%的产能建立新的一条生产线吗?

这只是作为代替传送带使用的协作机器人,如果把协作机器人放进设备里面参与工艺呢?比如涂胶、紧螺丝、焊接等岗位,那么这个设备就是万能设备了,因为编程简单,寻找位置容易,这种设备可以兼容所有产品的涂胶、和紧螺丝,最多需要更换一个工具端。说到更换工具段,那就更不得了,你带个螺丝刀就是紧螺丝设备、带个胶枪就是涂胶设备、带个焊枪就是焊接岗位。

大家看到了什么?一次性的投资换取了最多的可能,大幅度提升了柔性、扩展性和重复利用性。而且机器人的价格和交期稳定,可以大幅度缩短设备的交货期并且降低设备的价格。(买个机器人做个工具端可能就1个月,做个非标设备可能得3个月)最关键的是,这种设备永远不会闲置,没活干就改造换型换工艺,什么传统设备可以做到这点呢?

而上述这些就是协作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各位可能很难想象带着工业机器人到处跑,但是带着协作机器人到处跑,都已经做到AGV车上成为标准产品了。(当然个人强烈反对把机器人放在AGV上,看起来高级,但是这样会导致机器人的使用率非常低,投资回报率极低)

综上所属,这就是协作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协作机器人是工业4.0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安全、灵活、柔性,而工业机器人适合于大负载和对速度对精度或者环境有极高要求的情况。所以目前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协作机器人当前的发展空间还是巨大的,我后续也会写一篇文章分析后续协作性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当前的协作机器人还不是完美的,不过大家都在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要靠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工程师、每一个成员的努力,感谢大家。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