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天之骄子李存勖的堕落?

时间:2022-06-21 20:00
浏览:375
(明星娱乐之皇)以天之骄子评价李存勖未免太过夸张,李存勖在历史上确实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但他执政后期的表现无法与一个政治家相匹配,所以我觉得李存勖是一位有雄才,无大略的君主。有人说他本有机会提前结束五代十国之分裂局面,因为他做到了“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是什么原因导致天之骄子李存勖的堕落?

以天之骄子评价李存勖未免太过夸张,李存勖在历史上确实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但他执政后期的表现无法与一个政治家相匹配,所以我觉得李存勖是一位有雄才,无大略的君主。有人说他本有机会提前结束五代十国之分裂局面,因为他做到了“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也正因为如此,他在盛壮之年选择了效仿唐太宗晚年的隐退生活,且沉迷声色,重用伶官,以致在“兴教门之变”中身首异处。

子承父志说到李存勖,就不得不说他的父亲“飞虎子”李克用,他是西突厥的分支沙陀人,本姓朱邪。沙陀人自唐中后期内附关陇,成为大唐的一支异族强援,李克用家族也是自父亲朱邪赤心开始被赐姓李,所以李克用常以唐李宗亲自居。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率沙陀兵南下,助唐镇压黄巢叛乱,次年再次勤王,并于中和三年将黄巢赶出长安城,因此获任河东节度使;后又于乾宁二年(895年)勤王,力克李茂贞、王行瑜、韩建三位逼宫统帅,救出唐昭宗,因此获封晋王,得以立足太原,成就一方割据。

(李克用漫画图)

李克用曾在平黄巢之乱时与朱温结下仇怨,当时李克用将黄巢赶往山东之后,追兵行至汴州(开封)遇到黄巢账下大将朱温,由于朱温曾受李克用解围之恩,故未动兵戈,设宴于上源驿饮酒叙旧。此宴虽无鸿门宴之初衷,却因李克用酒后失态引起了朱温的杀心,朱温令人趁李克用酣睡之际纵火灭口,然天降暴雨使其躲过一劫。二人从此结下仇怨,未来数年内,朱李对峙攻伐的局面一直僵持不下,时至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史称后梁,李克用则以唐李宗室的身份自居,以兴复大唐为名与后梁争霸。

(朱温剧照)

在晋梁之争的过程中,李克用一直抱有从燕地南下伐梁的战略思想,但在乾宁四年(897年),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叛晋,李克用讨伐无果之后彻底失去了对燕地的控制权,这便使燕云南下的计划破产。反倒是朱温被封梁王之后,加紧了对晋的攻伐,至天复元年(901年)逼得李克用写下求和书,次年梁军已形成合围太原之势,晋国上下人心惶惶,叛离者众多。且在朱温称帝之前,他先是将唐宗室迁入洛阳,再杀掉唐昭宗,从而立唐哀宗为傀儡皇帝,进入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渡期,这个时候的朱温已经发展的非常强大,而李克用属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耶律阿保机)

李克用在窘境中选择了联合外族的战略,随之而来的则是天佑二年(905年),李克用与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拜把子称兄弟。这两位首领结盟的基础正是盘踞燕地的刘仁恭,刘仁恭控制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地带,因此成为耶律阿保机南下的阻碍,且据史料记载,刘仁恭在燕地时常向北用兵,兵过之处皆付之一炬,使得草场寸草不生,这便严重影响了游牧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对李克用而言,刘仁恭的叛变打破了他原有的战略计划,致使晋梁差距越拉越大。故而二者结盟的第一个共识就是讨伐刘仁恭,而后“共讨朱温,同收汴、洛”。

“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阿保机与我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新五代史》然而在会盟时相见恨晚的背后,却是李克用部下的暗藏杀机,他们认为耶律阿保机迟早会成为大患,应当趁机除掉,而李克用以不能背信弃义而拒绝,但是这种建议很有可能传入了耶律阿保机的耳朵,因此在后来的背盟中说到李克用并不可靠。加之朱温同样看中了契丹这个外援,故而也派出使者接洽,朱温与契丹的合作基础恰恰也是刘仁恭这个势力,因为他时刻威胁着朱温的根据地。一个是怀有杀心且实力弱小的李克用,一个是实力强大的朱温,耶律阿保机最终选择了附梁背晋。待朱温称帝后,征战一生的李克用虽有兴复大唐的志向,却在无助中一病不起,次年便郁郁而终,临终前便将兴复大业传给儿子李存勖,并留下三支箭失作为遗命,一为攻克燕地、二为讨伐耶律阿保机、三为诛灭朱温。

超额完成李存勖在五代史上属于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与父亲一样,自幼弓马娴熟、骁勇善战,而这个“文”在前期是体现在谋略上,而后期却完全体现在了文艺上。

李存勖随李克用征战多年,并在刘仁恭叛变后的请援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克用本痛恨刘仁恭的反复无常,在朱温大举进攻刘仁恭时,走投无路的刘仁恭向晋请援,李存勖认为这是晋国改变颓势的机会,于是建议父亲助刘抗梁,也正是这个决策,使得晋国重新获得对战略重镇潞州(长治)的控制权。朱温称帝后对付晋国的第一步便是以10万军围攻潞州,这一围就是持续了数年,李克用至死也没能解围,至李存勖继承王位并平息了内部夺权分裂之后,于天佑五年(908年)亲自率军大败梁军,解除了潞州之围,彻底保证了晋国根基的安稳。

(李存勖剧照)

李存勖在这种机遇的把握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天佑七年,朱温企图攻打成德、义武两镇的时候。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为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并亲率晋军东进,并在柏乡之战中使用激将法,诱骗梁军主将王景仁进行平原野战,此战中李存勖斩敌两万,梁军精锐全没,成德、义武两镇至此倒向晋国。

时逢刘仁恭被其子刘守光囚禁夺权,李存勖看准时机,整顿兵马准备向燕地用兵,并以骄兵之计尊刘守光为尚父,刘守光中计后于天佑八年称帝,史称“桀燕”。是时,李存勋令周德威联合成德、义武两镇大军伐燕,先下涿州、进而围攻幽州。朱温北上解围时落败,恼羞成怒一病不起,撤回洛阳后又被其子朱友珪弑杀夺位。在这种有利局面下,周德威接连攻下檀、武、平、营四州,次年李存勋亲征燕国,夺取幽州,抓获刘仁恭父子,算是完成了父亲的第一个遗愿。

随着朱友珪政变夺权,后梁的国内形势也发生转变,先是天佑十二年(915年),梁帝趁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逝之机,削藩分镇,引发魏博兵变,李存勖乘机进占魏州(大名),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卫州、洺州、相州、邢州、沧州、贝州等地,至此黄河以北除黎阳外,全部被晋国占领,梁晋形势发生逆转。

天佑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解决了契丹南下入侵的问题后再次率军伐梁,并于次年推进至黄河以南,但不幸的是大将周德威战死,且晋军伤亡惨重,不能一战而定,因此形势转化为晋军主攻、梁军主守的对峙局面。天佑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史称后唐,此时的后唐已经拥有十三个节镇、五十个州。称帝的同年,李存勋以李嗣源为前锋,自己亲率大军伐梁,最终在李嗣源直捣黄龙的战术下,攻破后梁都城汴州,梁帝自杀,后梁灭亡,至此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另一个遗愿。

而对于李克用讨伐契丹的遗愿,李存勋并没有主动出击,反而是契丹军南下时才受到李存勋的反击。如天佑十四年(917年),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据传言这次契丹军共有五十万,但真实情况可能只有五万左右,此战由李嗣源出战,大败契丹军,斩获契丹士兵万余。时至天佑十八年(921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所有军队南下,空国入寇。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领五千骑兵先进,打退契丹军,擒获契丹阿保机的儿子,李存勖一路领兵追杀,契丹军败逃时落水溺死者众多,这也算为父亲出了一口恶气。

当后唐灭梁之后,一些割据政权如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等纷纷入贡称藩,唯独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先派使臣修好以作麻痹,后于同光三年(925年)任命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前蜀临时组织的三万兵马被唐军击溃于三泉,蜀中因此震荡,各处藩镇纷纷来降。随后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衍、献城投降,前蜀所辖十个节镇、六十四州、二百四十九县正式划入后唐领土。与此同时,为安抚人心,李存勖对前蜀旧臣多加赦免留任,主动归降者还赐国姓李,李存勖的这一举措,使得处于后梁直接统治下的河南地区,全都接受了后唐的统治,成为兼并战争后稳定局面的重要措施。

自甘堕落李存勖在开创后唐时表现出超群的智慧,但局面趋于稳定之后,他觉得已经超额完成了父亲留下的遗命,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了,且在此同时暴露出爱财的心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李存勖恰恰又有一位同样爱财的皇后刘氏,这个刘氏非常受李存勖宠爱,因此被李存勖特许了发布政令之权,皇后的政令可以代表皇帝,各级官府必须遵从,因此刘氏成为李存勖敛财的好帮手。在皇后的帮助下,由国家层面颁发的税收政令变得苛刻,且出现了众多“官办”商铺,成为各级官员讨好皇后的工具,如袁象先、温韬、张全义这些降将都是通过厚赂刘氏而得到重用。而刘氏又是一个只进不出的貔貅,在国家灾荒,府库拮据,粮食短缺时,大臣们请求李存勖开内库赈灾,刘氏出面阻拦,坚决不准,可谓是一个女人坏了一位英主的名声。

李存勖除了爱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戏曲艺术,并且具有很高的造诣,当今很多戏班子仍奉李存勖为“戏曲之祖”,由于自身的喜爱,故而对伶人极为宠信。这个爱好在他创业之时就已有之,还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在称帝之后更加喜欢伶官,这些伶官能够陪着李存勖研讨艺术,故而多被授以重要官职,诸如刺史之类更是伶官遍布,而官职只有那么多,给了伶官,拿着浴血奋战的将领就没有更好的任命,因此多存不满。

不仅如此,李存勖给予伶官出入宫禁特权,群臣想要面圣,有时还要巴结伶官通报,如景进这样的伶官,发展成为李存勖的心腹,时常为李存勖监视大臣们的行为。在开创功业后,难免会有忌惮文武功高的大臣,李存勖的这种用伶官监视群臣的做法愈发严重,如李嗣源、李从珂这些宗亲功勋都成为他打击的对象。与伶官同样成为祸害的便是宦官,后唐建立后,李存勖诏命各地,让将前朝宦官送回京师洛阳,以致宫中宦官激增到近千人。这些宦官有的担任诸司使,有的充作藩镇监军,都被李存勖视为心腹。他们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

李存勖的结局也非常富有戏剧性,被他猜忌的李嗣源前往开封驻扎,李存勖便准备亲征,而由于他早已众叛亲离,带出去的士兵不受控制而相继离散;待他再回师京城的时候,由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发动了兵变;而在中流失负伤之后,他极为宠爱的刘皇后只端了半碗乳浆给他,然后便带着金银财宝匆忙逃走,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就这样悲惨死去。

其实李存勖的悲剧并不是偶然性的,他自甘堕落的原因理当有内有外,外部原因是他超额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已成为开国皇帝,他常以唐太宗为榜样,因而在事业有所成就后,就效仿唐太宗的退休生活;而在宦官的吹捧、戏子的腐化下,他也迷失了自己,更失去继续扩大事业的野心。外部原因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亲人、功臣弑父叛主的事情层出不穷,这让李存勖的心中不免产生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远比对外征战更为恐怖,因此他排挤功臣,重用戏子,接触身边人的威胁,但他演了一辈戏,却将自己演义成最为悲剧的那一个。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李存勖的一生的确令人惊叹,继位之初仅有太原一地,15年之后已是扫灭后梁,坐镇洛阳,大小诸侯无不称臣的一代开国之君。

可是仅仅三年后却是因为率军平叛,被叛军一箭射死,众将只是围观,不见有任何举动,可谓是众叛亲离。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存勖快速覆灭?

在弄清这个问题前,我们看下李存勖崛起时,倚仗的是什么?

出身沙坨的李存勖幼时便熟读《春秋》,懂得尊卑,了解世事。李克用刚死之时,托付兄弟李克宁与张承业辅佐晋王李存勖,然而李存勖本身却极为抗拒,甚至有意将王位让与掌管整个河东的李克宁。

李克宁不愿接手的原因已不可知,但是当时的河东,在后梁开国帝王朱温的压迫下,只余一座孤城。

大部分军队又全部集中在周德威的手中,手中还握着的潞州也被困一年多,旦夕之间,便会改换门庭。而且晋阳(太原)在沙坨族的掌控下,倚仗手里的家伙事儿,那是横行不法,胡作非为。李克用在世时,不时接到告发,李克用却用一套歪理打发了事。

今四方诸侯,皆悬重赏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则弃吾,吾安能独保此乎?

一副烂摊子的模样,有点头脑的都不愿接。

李存勖不得不接位,继位之后,他首先做的就是任用李存璋整顿军纪,凡是在晋阳城内仗势欺人的主犯,一律斩首。周德威返回来的前夕,市井肃然。而周德威的大军归来,更是让河东的局势瞬间稳定了下来。

此时李克宁便又动起了顶替的心思,被李存勖及母亲曹氏三下五去二干脆利索的砍掉了脑袋。这下李存勖的位子坐的更加稳当,也威服了一干李克用留下的久经战场的老将。

但是,仅仅是威服而已。

李存勖整顿好内政后,力排众议,坚决救助被围的潞州。

汴人闻我有丧,必谓不能兴师,人以我少年嗣位,未习戎事,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此时,潞州的夹城之战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进入到了关键时期。城内兵困粮乏,连书信都派发不出去。李存璋只得在城门楼上设酒宴吃喝,迷惑后梁军,不曾想中箭负伤。

而李存勖也知晓潞州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但并没有立刻发兵援助。李存勖在整顿内政之后,刻意修好契丹,并希望借兵,平定潞州之围。

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也小家子气,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只给了不足千人的小队。

李存勖却没有计较,因为他并不是图契丹的人马,毕竟骑兵不能用来攻打潞州城外的围城。他是依靠“重金卑词”安抚住契丹,阻止契丹在他全力平定潞州时,偷袭他唯一的基地。

一切理料顺当之后,李存勖出兵两万有余,于夜间到达潞州外围,而后趁清晨有雾遮掩,骤然杀出。事后,的确如李存勖所预料的一般,李存勖两万多人马一举击溃朱温大将康怀英的八万人马。解除了潞州之围,打通进取河朔三镇的通道,将一死局生生变成了奇迹。

李存勖在这期间,无论战略意图和对未来的规划,应该说是眼光长远且独到,根本没有任何能够质疑的地方。

或许,李存勖败亡的根本缘由不是昏庸无能或者是荒淫无道,也许另有原因。

之后,李存勖灭幽州刘仁恭父子,平魏博之乱,称帝于魏州,争德胜城,战杨刘渡口,攻镇、定两州,取兖郓之地,最后以五千精兵轻取开封,一举灭掉后梁,建立后唐。期间,奇计迭起,攻无不克,甚少败绩。

而在此期间,也就是初入开封的路上,李存勖遇到了一个人,发布了一条命令。

是日,赐乐工周匝币帛。周匝者,帝(李存勖)之宠伶也,胡柳之役陷于梁,帝每思之,至是谒见,欣然慰接。周匝因言梁教坊使陈俊保庇之恩,垂泣推荐,请除郡守,帝亦许之。

李存勖似乎在此时忘乎所以,开始昏聩起来,竟然无缘无故封了一个伶人为郡守,为什么?

我们再看,梁朝文武官属于马前谒见,陈叙世代唐臣陷在伪廷,今日再睹中兴,虽死无恨。帝谕之曰:“朕二十年血战,盖为卿等家门无足忧矣,各复乃位。”(李存勖一句话竟然将后梁的官员全部留任?)

帝御元德殿,梁百官于朝堂待罪,诏释之。壬午,段凝所部马步军五万解甲于封丘。凝等率大将先至请死,诏各赐锦袍、御马、金币。帝幸北郊,抚劳降军,各令还本营。

李存勖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显示一个意向,那就是招降纳叛,收拢人心,稳定朝局。

那为何短短三年就祸从天降,众叛亲离?

众所周知,李存勖创立的后唐,仅是五代十国之中第二代,之后还有后晋、后汉和后周。

排在后面的三个朝代,不是后唐皇帝的亲属,就是其部下。

后周的开国之君郭威也位列其中,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杀人犯一跃成为一国之君呢?

在《宋史▪张永德传》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初,魏人柴翁以经义教里中,有女。后唐庄宗时备掖庭,明宗入洛,遣出宫。柴翁夫妻往迎之,……女悉取装具,计直千万,分其半以与父母。令归魏,曰:儿见沟旁邮舍队长,项黵黑为雀形者,极贵人也,愿事之。问之,乃周祖也。父母大愧,然终不能夺。他日,语周祖曰:君贵不可言,妾有缗钱五百万资君,时不可失。周祖因其资,得为军司。

一个无名的宫女竟然有价值千万的装具,她的钱财从何而来?

如果说是偷盗而来,对于史上有名的吝啬李存勖夫妇,怎么能够不发现?

如果不是偷盗而来,那么无名宫女的钱财定然来自于赏赐。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李存勖夫妇对待属下的赏赐根本没有节制的。(据记载,李存勖授意伶人一次性的纳入宫女一千余人)

那么这里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李存勖的钱财从何而来?郭威这种倚仗钱财上位的人,为何笃定能够凭借钱财上位?当时朝政究竟出现何种局面,致使李存勖创造出这种恶性循环?

还是在《宋史▪张永德传》中,记录了李克用敛财的一种手段。

后唐武皇镇太原,急于用度,多严选富家子掌帑库。或调度不给,即坐诛,没入赀宁。

这还是在有贤名之称的张承业手中发生的事情。

那么这种敛财手段的弊病,张承业不可能不知,李存勖也不会没有耳闻。

事实上,李存勖的确吸取了他父亲的教训,没有如此急功近利。

那他是如何聚拢财富的呢?

三种。恢复租庸调制,收取官税。以战养战。收取各国的朝贡。

进项有多少和每日常规消耗有多少呢?

具体数字不详,但是可以从后唐明宗李嗣源与范延光之间的话去推断。

上问见管马数,枢密使范延光奏:“天下常支草粟者近五万匹。……,其邮传之费、中估之直,日以四十五贯,以臣计之,国力十耗其七,马无所使,财赋渐消,朝廷甚非所利。”上善之。

延光奏曰:“臣每思之,国家养马太多,试计一骑士之费,可赡步军五人,三万五千骑抵十五万步军,既无所施,虚耗国力,臣恐日久难继。”

那么李存勖养马有多少呢?

太祖(李克用)在太愿,骑军不过七千,先皇(李存勖)自始至终马才及万。

也就是说,仅是骑兵的一项李存勖每日的消耗为45万贯。这还没有将他的步兵和官员的消耗,以及他毫无节制的游猎和赏赐伶人囊括在内。

可见,李存勖每日的消耗之大。

李存勖在他南征北战的15年内,他根本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有忠直宦官张承业在替他打理,他只需在缺钱的时候,伸手索要即可。

但是,张承业经常是拒绝李存勖的要求,张承业认为李存勖要钱是为了赏赐伶人和无用的宠幸之人,拒绝支付。这就激起了两人的矛盾和猜忌,甚至李存勖想要除掉张承业。李存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贤良的曹太后的遏制,派人带话给张承业,说。“已经打过了,您老就不要生气了。”第二天,曹太后和李存勖亲自登门拜谢张承业。

这个小插曲,必然会让李存勖的心理产生一些波动,但就此说李存勖开始吝啬,太过勉强。但至少会让李存勖大手大脚的毛病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也许这就是李存勖吝啬起源的一个因素,也是他无法获得将士支持的原因之一。

922年,李存勖称帝的前夕,张承业病逝,享年76岁。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张承业和李存勖两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张承业极力阻止李存勖称帝,应该或者也许扶植真正李唐王朝的后人继位。李存勖婉言拒绝,说“此事是众人的意见,不可违。”

李存勖经济上能够掣肘他的人,消失了。

李存勖开始肆意妄为,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时候,另一个张承业式的人物出现,李存勖册立的刘皇后。

她的出现,可说是李存勖的丧钟已然敲响,刘皇后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入府拜父,收受馈金。

河南尹张全义在唐昭宗时期,就是一位理财理政的能手,他和陈州刺史赵犫(抽)供应了后梁太祖朱温的大部分军粮。李存勖和刘皇后驾临洛阳,李存勖授意刘皇后拜张全义为义父,张全义惶恐不安,遂献出大量财物,作为见面礼,馈赠于刘皇后。

这种事情,在一般的朝代,情景正好相反,由皇上或皇后赏赐于临幸的朝臣,可见刘皇后也是一位吸财能手。

第二件事,遍撒珠玉,羞辱功臣。

在前蜀王衍被灭之后,宰相率百官恳求李存勖拨款慰劳出征的将士,因为平蜀第一功臣郭崇韬被杀,将士都生出谋反之心,宰相因府库空竭,无计可施。刘皇后竟然拿出两个银盆和首饰盒,拉着两个儿子,以此来打发朝臣。

第三件事,饮鸩止渴,劳燕分飞。

刘皇后在李存勖中箭倒地,大量出血,口喊口渴,竟然命人端来一碗奶酪,加速了李存勖的死亡速度。

李存勖一死,刘皇后便扔下李存勖的尸首,跟随他人,逃了出去。

在此之前,李存勖得知李嗣源叛乱,准备带病会开封御敌,他却因手中无财帛无法安抚治下的将士,只得口头承诺,一旦灭蜀收缴上来的金银运返到京,立刻发放。

实际上,关于蜀国的战报,他早已看过。

粮三百五十三万、钱一百九十二万贯、金银共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纹锦绫罗五十万。

一个屹立天府之国二十多年,仅有如此少的财帛,根本不足以赏赐相抵李存勖许下的诺言。他的许诺是,凡是跟随他返回开封的将士,他将全部拿出灭蜀获得的四十万金银赏赐。

然而,即便如此却无人相信。

因为过往,他把钱财和权位大都赏赐给了宦官和伶人。

最后,李存勖死于伶人郭从谦的箭下。

当然,每一个开国之君都不是庸才,最少在初期他是众星捧月之所在,这个时期之内无不是殚精竭虑,反复谋划磋商,集众人才智而达到破敌于千里之外,后期却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以及个人的私欲,使得维持统治的基础财富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使得上下猜疑猜忌,最后自相攻伐。

最后,我们看看五百多年后的另一个开国之君是如何看待李存勖的。

朱元璋:所谓李天下者,其斯人欤?上下之分渎至于,安得不亡?

标签阅读: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